独角兽”企业业务形态有什么特点?什么类型的创业企业更容易成为“独角兽”?成功的关键又是什么?
01、生态型、平台型企业——是“独角兽”的主流
根据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可将企业按照不同业务类型分为四种:产品型企业、解决方案型企业、平台型企业、生态型企业。
在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中,7家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中有5家业务具有生态型特点,生态型企业相对来说估值更高。48家估值超过2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中绝大多数业务具有平台的特点,共有40家;而产品型和解决方案型的“独角兽”企业则分别仅有9家和5家。
相对来说,生态型、平台型的企业由于其指数型增长潜力而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是“独角兽”企业的业务主流形态,而产品型和解决方案型企业由于业务线性增长特点而估值较低。
02、产品型企业——推出“爆品”
产品型企业业务扩张往往需要成比例的资源投入,其成长一般呈现出线性的特点,很难获得高估值。因此产品型的“独角兽”企业尤其不易,且基本都有一个相同特征:能推出变革性的“爆品”,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进而通过口碑相传、粉丝拥护等实现业务爆发。
产品型企业的竞争优势一般取决于是否掌握核心技术。令人尖叫的颠覆性产品才能带来爆发,迅速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依靠“爆品”的爆发很容易遇到成长天花板,被模仿或被替代的风险很高,只有真正有创新能力,能够持续推出“爆品”才能持久发展。单一产品的价值有限,通过打通上下游,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是提高利润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在信息化时代,产品型企业更应该考虑将产品终端化,逐渐积累数据资源向平台型企业转型。
03、方案型企业——解决可复制性问题
方案型企业成长的最大瓶颈在于方案的可复制性问题,需求个性化太突出,难以大量复制,业务需逐个拓展。目前,依靠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很“重”的模式构建竞争门槛的方案型企业较多,但这种模式在新经济环境下更多解决的是获取项目的问题,没有解决项目的可复制性问题,也难以实现爆发性成长。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获得高估值的关键在于解决了火箭的回收重复利用问题,快速、低成本的太空运输方案形成了可复制性。罗计物流爆发成长的关键是通过整车资源经纪实现与物流需求的快速匹配,进而实现物流解决方案的快速可复制。
解决可复制性问题,并不是要想办法消除需求的个性化,一方面是找个性化需求中的共性,更关键的是要将解决方案尽可能模块化、标准化,从而可以低成本、快速的复制。同时在标准化的过程中,应尽量尝试向平台化转型,将标准化的部分通过平台运作提高效率。
04、方案型企业——解决可复制性问题
平台型企业可分为三类:
➜作为纯粹的第三方平台,服务于平台交易的参与方,为求解决行业的痛点,提升服务的效率,类似于“裁判”。如淘宝、滴滴出行等。
➜自身业务的平台化,借助互联网通过平台渠道服务更多的用户。比如酒仙网、芒果TV、乐视体育等。
➜搭建平台的同时也作为服务商在平台上提供服务,兼任“裁判”和“运动选手”,比如人人贷、百度外卖等。
三类平台型企业中,作为纯粹第三方平台的企业平台属性最强,往往由于定位清楚、模式轻而能够在很短时间内爆发;而兼具“裁判”和运动“选手”的平台,两个领域所需的资源能力差异大,容易出现定位不清以及模式过“重”问题,少数经过较长磨合期走向正轨,更多的则走向消亡。
平台型企业的核心是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信息化使业务扩张边际成本接近零。但平台的生命力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自成长的能力。首先,业务模式必须是基本不需要运营人员参与,基于规则使得参与各方自行在平台就可以完成,这是平台自成长的根源。其次,平台必须是多赢的规则,能够给参与各方带来好处,才能粘住老用户并带来新用户,这是自成长的动力。
大数据时代,平台型企业最大的价值将来源于海量数据的积累、挖掘和应用。能否基于数据资源优势,逐渐构建业务生态是其下一步转型突破的关键。新经济创业企业应更多以平台的思维构建业务模式,充分利用其低成本快速触及用户的优势,尽量成为平台的一部分或者构建新的平台。
05、生态型企业——无生态,不长久
新经济环境下,市场变化前所未有,原有的模式可能瞬间就被颠覆。出于健康成长的考虑,越来越多的“独角兽”企业选择联合用户、伙伴、供应商等构建一个独立、完整的生态圈,业务间彼此关联,深耕用户,消除风险。
已经有一批企业的生态初步成型,如阿里巴巴(淘宝、天猫、支付、菜鸟网络、大数据及云服务等)、乐视(电视、手机、内容、电商、云服务等)。还有一批企业正在向生态企业转型,如滴滴出行在稳固打车、快车、专车、代驾等业务后,持续投资布局汽车商务、无人驾驶、共享单车等业务,未来的滴滴是出行的大生态运营者。也有产品型企业正在尝试生态化转型如大疆创新(智能硬件生态),解决方案型企业向生态化转型的如旷视科技(人工智能生态)。
生态型企业构建的关键在于以用户为核心、以一个杀手级的业务为基础,围绕其逐步布局关联业务,补充业务生态,甚至可以有战略性长期亏损的业务,比如阿里为整个生态的健康,尽管连续亏损仍然大力布局菜鸟网络。每个业务在生态中有特定位置,只要生态整体健康,不求都能获利。生态的健康不仅体现在不断有新用户的加入,还体现为生态中新业务的不断衍生,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
企业构建生态的前提是围绕用户将各业务打通,使用户的数据可以共享和深挖,因此只有信息化、数据化很强的企业才可能构建生态,这也是为何很多大型国企看似业务复杂多样但实际上却不是生态型企业的原因。
换句话说,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是数据化的企业。每个领域中有创新意识领先的企业都在尝试生态化转型发展,无生态、不长久。因此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就应该有数据的思维和生态的思维,提早布局。